来源:《广州日报》2019年12月3日报道
原标题:凉茶博物馆:闻香识药材,坐地铁即到
有没有那么一座博物馆,是可以用“气味”去感受的?还真有。
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彩神厂区内,有一座“广东省凉茶博物馆”。在这里,你可以了解中华中医药文化和岭南凉茶历史,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气味去认识药材,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专属的香囊,还可以,在户外的草药园中,感受各种独特的植物,留在指尖的味道。
芳香园种了300多种药材 松鼠是常客
从地铁六号线金峰站出来,沿着彩神厂的围墙拐个弯,很快就到了博物馆的正门。三层的馆舍,是整栋从高处俯瞰为“如意”形的建筑的一部分。门侧几株高大的荔枝树,长得枝繁叶茂。
(芳香园中的李时珍塑像)
博物馆相关负责人、香雪集团企业文化经理朱学艺告诉记者,它们都是约百年树龄的萝岗老树,当年萝岗开发建设,许多老树受到影响,于是王永辉董事长就移栽了百来株到厂区内。“当时很多人都说移不活的”,他说,“但是我们请了华农的专家,精心照顾,很多都活下来了。”这些妃子笑老树分布在厂区各处,挂果时节,就像是厂区的节日。
(芳香园)
正门对面,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园——芳香园。园内种植了3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乔木、草本及藤类植物,比如辣木、檀香、黄花梨、化橘红、广藿香、南板蓝根、菊花等。当中不少就是制作凉茶的原料。沿着草木间的小路,每走一步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植物出现在眼前,谁能想到,通常只能见到干品的它们,在自然状态下是这番模样。对小孩子来说,真是一处又有趣又能学习的好地方。园子里不时有松鼠光顾。它们对什么果子熟了,比药材专家还清楚。
(中草药标本)
时值入冬,且冷空气正至,芳香园中的许多草木没有了繁花盛果,但捏捏肉桂,搓搓藿香,那些不同的香气让人身心舒适。
展厅内有一处圆形区域——药材气味识别区。周边百子柜放着不同的药材,中间的圆柱显示不同药材的气味说明,桌子上面就是可以闻香识药的设备。本区域内安置了12种不同气味的中药材,游客可以通过按压右手边的白色按钮,将喷气出口对准鼻孔,就能闻到相应的药材气味,然后判断识别药材。这种小游戏看起来简单,记者实际操作起来,才发现一行有一行的难。有些气味隐约熟悉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;有些香气,是第一次闻见,难以识别是哪种药材了。这些独特的气味,应该都是“药性”的一部分。
(游客在闻香识药材的装置前感到很好奇)
在“互动配药区”里,摆放着多种养生药材,洋溢着淡淡幽香。这里是让游客自行配置凉茶的地方。大家可以按照旁边电子屏上的提示,从百子柜中拣选药材配置凉茶,配方有广东凉茶、沙溪凉茶、四时感冒凉茶等,都是家庭日常必备饮品。还可以用小药秤称取相应的芳香药材,制作个性化香囊。
(在互动配药区 游客可以自己称药材配香囊)
(在互动配药区 游客可以自己称药材配香囊)
三大单元二十展区 告诉你凉茶的点点滴滴
博物馆的室内面积有1500平方米,加上芳香园和室外的彩虹池、生态鱼池、梅香亭等其他景观,总计约5000平方米。这样看,它确实不算大,但走进博物馆区,真的发现,一粒米里有大千世界般,丰富得很,令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。这里还时常举办一些临时性的展览,也许你某次前来,就会有出乎意料的精彩发现。
博物馆于2008年建成,长期免费对外开放。馆内工作人员介绍,如果是散客前来,只需在博物馆公号上预约或门口登记即可;如果是团体前来,提前一天约也就可以了。
(序厅中的大凉茶铜壶)
序厅里最引人注目的,是三件雕塑。一件是铸铁药臼,一件是铜制茶壶,还有一件是药碾子。博物馆室内部分包含了“地域·历史” “传承·溯源”“天人·调和”三大单元,设置了中医及凉茶文化、趣味互动两大主题,共20个展区,包括凉茶起源展示区、凉茶发展历程展示区、凉茶申遗历程展示区、现代凉茶展示区、岭南文化展示区、器具及珍贵药材展示区、配药区、药材气味辨别区、养生运动体验区等。
(凉茶铺场景还原)
凉茶对于广东人来说,真是再熟悉不过。遍布大街小巷的凉茶铺,无论在炎炎夏日,还是身体抱恙之时,都彷如“力量源泉”,能让人多一分心安。但是要真的把凉茶讲个一是一二是二,就没几个人能做到了。馆内岭南凉茶的历史,从公元306年讲起。当时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,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。他曾著有著名的《肘后备急方》,着重以本土药材、手边药材为普通百姓防病治病。这种重视“身边草木”的观念,正是传统中医药,以及凉茶发展所遵循的原则之一。如作为馆内重要陈列的“上清饮”凉茶,据说就与光孝寺中的诃子果实落入井中而令僧人得到的启发有关。
(凉茶铺场景还原)
展厅中展示了岭几大凉茶的传承谱系,其中“上清饮凉茶”已经传承到第四代王永辉,他也是非遗项目“凉茶”的国家级传承人。2006年5月25日,粤、港、澳21家凉茶生产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被国务院批准进入首批国家级“非遗”。凉茶市场活跃度随之明显增强。2005年时,国内凉茶饮料不足100万吨;2010年达到2500万吨,超过可口可乐全球销量。
凉茶从岭南一隅,走向全国、全世界。凉茶作为软饮料中第二类的植物饮料,是在全球近60年之内第一个单独形成一个品类的,得到了国际的认可。
能看电子版中药奇书 也能攀岩摘“燕窝”
在博物馆中,可以看到一部奇书——《补遗雷公炮制便览》,原著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,为存世孤本,馆内展示的是它的电子阅读版本。只要在显示屏下方的感应器前动动手,就能像翻书一样翻屏幕。它的发现令本草界为之震惊,是我国国内现存古代彩绘本草中最为完整的一部传世典籍。
此书由明朝宫廷画师以《新刊雷公炮制便览》为本,增补药性歌,为药物配上形态图和辅助图,并以药物及其炮制法为题材进行绘画艺术创作而成,一千多幅彩色药物图为中国古本草医药文献方面的研究,乃至古代美术研究,增添了大量绚丽而极具学术价值的新材料。
(在电子屏上显示的《补遗雷公炮制便览》)
以类似方式展示的,还有《慈禧光绪医方选仪》。这本书有中英双文版本,于1981年11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,发行26500册,不足半年售罄。书中记载了慈禧、光绪两人的医方,诸如长寿,补益,调经,脏腑经络诸窍疾患等方剂,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加以探讨,对于临床各科疾病的中医治疗,尤其慢性疾病调理,老年疾病预防,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。朱学艺说,目前集团出产的清热解毒、止咳祛痰、益气清肺等中成药很多仍跟书里记载的方子异曲同工。
(旧时的手抄本医书)
说到传统中草药,就不能不提起制药器具。馆藏的众多器具都是通过走访收藏回来的真品,如药碾、药斗、药臼、药用铡刀等。看着它们,脑补旧时——甚至就是不久之前——制药的情形,不禁令人感慨救死扶伤之不易。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吧。这些工具现在已基本被机器取代,只能在博物馆或电视上才能一睹真容了。展厅中还模拟呈现了一个燕窝洞,洞中附有燕子,伏有蝙蝠,俨如别有洞天。山洞内的岩石可供游客攀爬,体验采“燕窝”的丰收喜悦。
(燕窝洞)
“凉茶文化不仅是广东人的文化,也是中国人的文化”,王永辉曾表示:“传承民族文化是民族品牌、民族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”。而这座凉茶博物馆,正是传扬凉茶文化的美妙载体。
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卜松竹
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卜松竹
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丽琴
链接:http://pc.gzdaily.cn/amucsite/pad/index.html?from=singlemessage#/detail/1082058?site4